中国有竞争力的玉米育种家
|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6-01 00:40 浏览次数:
|
中国玉米育种正在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过度、从育种理论“百家争鸣型”向理论统一型转型、育种资源过窄向资源丰富扩张、育种以审定为目标向市场需求和适应性抗逆性目标转变、育种工作从高度重复的规模型向市场型、区域型和商业化育种型缓慢演进。在这个大形势下,面对转型期、爬坡期和高度分散的玉米育种形态,当前种业人如何能提前发掘出即将育成有竞争力品种的育种家也是核心竞争力之一!这是特定的历史时期所决定的!
在我国玉米育种界有这样一个现象:农大108育成人许启凤教授、郑单958育成人堵纯信研究员、浚单18浚单20育成人程相文研究员、先玉335育成人柏大鹏博士在育出这些品种之前都曾经“默默无闻”,直到他们的品种开始崭露头角才被业界广为所知!
而另外一些育种家们,虽然他们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没有获得应该有的知名度,如昌7-2育成人崔俊明先生、吉祥1号育成人万廷文所长、西玉3号育成人张学信先生等等!
但更多的育种家们,很多人付出了一生的努力,也没能育成一个有一定推广面积的品种!但他们依然伟大,因为从生态学角度讲,更偏向“人工选择”的育种工作要想育成更严酷的适应“自然选择”的品种,本身就是小概率事件!
当今,分子育种、单倍体育种、基因图谱、转基因、信息化应用等等令人眩目,但依据老一辈育种家“用眼瞪、用尺量、用称称、用笔记、用牙咬”仍然育成了超级大品种的事实来分析,我们依然能梳理出能育出有竞争力品种的育种家的典型特征:
1、长期扎根于育种工作一线,要有毕十年、二十年于一功的决心
2、对市场需求、品种适应性、抗逆性有较深的理解,按照发展趋势提前确定清晰的育种目标
3、手头不仅资源丰富,且握有最新资源,对父母本自交系的改良方法得当、目标清晰
4、极具竞争力的骨干自交系成型!
|
保丰果树研究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6 www.lnbfgs.cn
网站地图 © All Rights Reserved!